ABI Research 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充电基础设施的增长稳定但缓慢,并指出开发新基础设施的流程效率低下是主要障碍。
据 ABI Research 的研究分析师 Abujayed Miah 称,他在智能出行和汽车领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设施问题在车队和基础设施运营商之间存在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他说:“两者缺一不可。如果电动汽车没有普及,他们就不会建设基础设施;如果基础设施不完善,电动汽车也无法普及。”
私人投资趋势
米亚确实看到了商用车充电的发展趋势与早期电动乘用车的发展趋势相似。
他说:“一些私营公司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充电网络,比如特斯拉,这在早期就起到了引领作用。我们在商用车领域也看到了类似的趋势。”
据米亚称,目前很多工作都是由私营公司完成的,这些公司通常得到政府补贴,它们既在建设充电站,也在研究重型商用车的电池技术。
他说:“当市场拥有足够的用户基础,足以支撑进一步的投资时,我认为我们就会看到公共支出开始增加。”
电网基础设施不发达
充电基础设施普及速度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电网本身面临挑战。
他以美国东海岸主要州际公路95号为例说:“电动汽车要想真正普及,需要对电网层面的基础设施进行一些升级。目前的电网并非为商用电动汽车每天在95号州际公路上往返而建造的。”
此类升级需要时间,米亚表示,满足充电站能源等级要求所需的准备时间存在很大差异。
他说:“我之前听说过,行业早期的报价是六到十二个月,但前几天有一家供应商告诉我,他们得到的报价是七年。” 影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审批流程以及当地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成熟程度(是已经建成还是刚刚起步)。
“交付周期越来越长,而且随着商用电动汽车的普及,交付周期只会越来越长,”米亚说。
北美落后
ABI的报告指出,北美商用电动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不仅显著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而且预计该地区近期内也不会出现显著增长。米亚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图片:ABCDstock via Adobe Stock他说:“中国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原因有很多。首先,我认为他们很早就开始涉足这个领域。早在2016年或2017年,他们就以相当高的水平交付商用电动汽车和卡车。”
米亚还提到,中国有大量整车制造商生产商用电动汽车。此外,中国的电池制造业规模也远超世界其他任何国家。
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支持也是该国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长期以来,他们一直为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强有力的补贴、激励和政策支持,”米亚说。“欧洲在这方面也做得非常好。当然,各地情况略有不同。例如,德国在这方面就非常出色。”
米亚表示,中国对购买电动汽车的补贴力度也很大,许多欧洲公司也提供类似的补贴。
“如果和美国相比,你会发现可能只有少数几个州有一些强有力的激励措施。例如,加利福尼亚州在资金利用方面做得相当不错。但这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
美国不确定性
米亚指出,特朗普新政府对汽车电气化的支持力度不如拜登政府。这意味着已经确认和规划的项目将继续推进,但新项目的资金可能会枯竭。因此,商用车电气化要想生存下去,就需要私人投资。
“目前来看,这将主要由私人资金主导,”米亚说。“充电将在客户的停车场或充电桩进行,车队运营商可以在这些地方操作,而不是依赖公共基础设施。”
尽管如此,我们有理由预期,全球向净零排放的目标迈进,而电气化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将会继续下去。
“例如,对许多国家来说,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是一个重要目标,”他说道。“所有《巴黎协定》缔约国都将制定相关法规,要求在2035年或2040年前实现车队脱碳。有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有信心。我们看到各国时间表存在很大差异,但转型势在必行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