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人们关注能源转型以实现脱碳,丹·罗米托在 2024 年电力进步峰会上的演讲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转型行不通怎么办?
皮克林能源合伙公司董事总经理兼合伙人罗米托表示,全球能源转型实际上并未发生。“让我们抛开情绪,抛开政治因素,只看数据本身告诉我们什么。”
数据来源:全球碳预算(2023),来自 Our World in Data(OurWorldinData.org/co2-and-greenhouse-gas-emissions) 图表:KHL 工作人员罗米托认为,印度和中国在脱碳方面缺乏努力,大大削弱了大西洋两岸的脱碳努力。
他说:“问题在于——也是没人愿意正视的、显而易见却无人提及的问题——印度和中国的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40%。我们可以尽力实现脱碳。即使美国和欧洲(两者合计占全球排放量的五分之一)实现了净零排放,我们仍然需要考虑剩余的80%。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天然气的作用
罗米托援引2023年全球碳预算和OurWorldInData.org的数据指出,虽然自197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约2.5倍,但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自1975年以来基本保持平稳。中国和印度的情况则截然不同,两国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贡献都相当显著,其中仅中国的排放量在过去40年就翻了一番。他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天然气。
中国、美国和欧盟的天然气与煤炭消费量对比。(数据来源:能源研究所 - 《世界能源统计评论》(2024),来自 Our World in Data 网站 https://ourworldindata.org/grapher/energy-consumption-by-source-and-country。图表:KHL 工作人员)罗米托说:“西方经济体中正在发生一种有趣的动态变化,但这种变化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这种动态变化,或者说这种变量,就与天然气有关。如果我们看看天然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渗透情况,就会发现它在短时间内就从占比很小增长到了很大一部分。”
Romito引用OurWorldInData.org的数据指出,全球天然气一次能源消耗量从1975年的约12000太瓦时增长到2023年的约40000太瓦时。然而,Romito表示,这一趋势“有一个明显的例外”。
他说:“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电力需求问题。他们需要扩大能源选择范围,因为他们的中产阶级人口现在是美国总人口的两倍。而且你猜怎么着?他们不使用天然气。”
罗米托补充说,这很成问题,因为天然气有利于脱碳。
“我不知道未来50年能源结构会是什么样子,”他说。“但我知道,天然气尤其帮助西方经济体实现了脱碳,这已是一个先例。”
中国和印度脱碳进程的不足,最终导致欧洲和美国脱碳努力的削弱。
罗米托表示:“如果欧洲明天就实现净零排放,并且所有条件保持不变(这本身就是一个保守的估计),那么全球排放量将回到2018年的水平。”他指出,欧洲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占全球的7%。“换句话说,欧洲需要花费大约10万亿美元才能回到大约七年前的水平。”
脱碳优先事项
罗米托通过分析中国和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并与一些西方经济体进行比较,提供了更多证据。他指出,自1990年以来,中国、印度以及美国、英国和德国的GDP均有所增长。然而,中国和印度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相应增长,罗米托表示“这两者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下降,降幅约为 20% 至 50%。
罗米托补充说,这一趋势部分原因是西方大型投资者所有的公司将脱碳作为优先事项。
“一旦投资者开始告诉他们的公司,我们希望你们脱碳——我们希望你们更加关注排放,我们希望你们的业绩更好——这些公司就听进去了,因为他们同时面临着胡萝卜加大棒的诱惑,”罗米托问道。“要么这样做,要么就别想再拿到钱。当投资者发话时,公司就会听。”
相比之下,罗米托指出,中国和印度的国有企业并没有类似的脱碳动力——除了立法之外,两国政府本身也没有。罗米托引用了智库InfluenceMap的“碳排放大国数据库”的数据。该数据库显示,自1940年以来,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偶尔会超过投资者所有的公司,最近一次发生在2006年左右,并一直持续至今。然而,国有企业的排放量早在30多年前——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超过投资者所有的公司,并且此后一直没有停止过。
人口增长
罗米托指出了脱碳面临的另一个困境——人口增长,特别是与中国和印度中产阶级增长相关的人口增长。
“预计未来50年人口将大幅增长,”他说。“如果我们观察人口增长的发生地点,就会发现主要发生在发展中经济体。”
罗米托认为,人均GDP高与能源消耗低之间并不存在数学上的相关性。这意味着,随着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其能源消耗也会随之增长。
此外,罗米托还特别提到中国和印度,指出两国的中产阶级已经扩大并将继续增长,这将对他们选择的能源解决方案产生影响。
他说:“中国的中产阶级规模现在是整个美国的两倍。印度预计到2050年,其中产阶级人口将达到10亿。而美国的中产阶级却在萎缩。那么,这三个因素综合起来告诉我们,每个人在谈到中产阶级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什么?答案是:负担能力。”
罗米托补充说,如果要在支付账单和食物开支与实现净零排放之间做出选择,他们总是会选择前者。这意味着,可持续能源的可负担性将继续是未来关注的重点——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